從“22.4億”看流動中國的強勁脈動
2025年上半年,全國鐵路旅客發(fā)送量突破22.4億人次,同比增長6.7%,創(chuàng)下歷史同期新高。這并非冷冰冰的數(shù)字堆砌——每一次啟程與抵達,都是“流動中國”最澎湃的心跳與呼吸。
鐵路網如血脈般搏動,支撐起壯闊的流動畫卷,每日逾1.1萬列旅客列車在廣袤國土上穿行,織就一張高效通達的流動網絡。鐵路部門以精準調度為畫筆,在熱門方向與高峰時段增添運力重彩,讓流動的韻律始終從容。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、重慶東站等新線新站如新生的血管,持續(xù)豐盈著高鐵網絡的活力,而靜音車廂的悄然守護、“輕裝行”服務的貼心便利、老年常旅客積分的溫情回饋……這些細微處的匠心,正將“走得了”的樸素需求,升華至“走得好”的優(yōu)雅體驗,讓每一次出發(fā)都浸潤著美好的期待。
車輪滾滾,不只是載動旅程,更是驅動繁榮的引擎,“沈鐵假日號”、“錦繡山河·岷江號”等近千列旅游列車飛馳于青山綠水間,串珠成鏈,將“火車向著景區(qū)開”的詩意化為振興文旅經濟的現(xiàn)實動力。更令人矚目的是,914.8萬人次的外籍旅客搭乘中國鐵路,同比增長30.1%——這不僅是國際交往的生動注腳,更似一條條無形的絲線,在促進商貿繁榮、深化文明互鑒中織就新時代的“流動的文明紐帶”。
流動的溫度,更在于其公平的底色與托舉的力量,“人民鐵路為人民”的宗旨,在普速列車與公益性“慢火車”的穩(wěn)定開行中熠熠生輝,它們如同穿梭于田野阡陌間的便民方舟,默默承載著求學、就醫(yī)、務工的民生期盼,成為縮小城鄉(xiāng)發(fā)展鴻溝的堅實橋梁。慢火車悠悠,滿載的是鄉(xiāng)愁與希望,加速的是信息、物資與機遇的城鄉(xiāng)雙向奔赴,為鄉(xiāng)村振興注入持續(xù)動能——流動的廣度與深度,最終指向的是發(fā)展的平衡度與人民的幸福度。
流動不息,中國向前。當世界高速鐵路大會上時速600公里的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揭開面紗,我們仿佛聽見了未來流動中國更強勁的心跳。22.4億人次的堅實足跡,已鐫刻下今日中國的繁榮圖景,而前方更通達、更智慧、更富溫情的流動新章,必將為民族復興的宏圖注入更深沉雄渾的力量。(陳建軍)
【廣告】(免責聲明: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(yè)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(fā)布,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。本文所涉文、圖、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。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、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亦不構成任何購買、投資等建議,據(jù)此操作者風險自擔。) 本文為轉載內容,授權事宜請聯(lián)系原著作權人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本網進行刪除。
責任編輯:彭羽佳